我常常想,若不是母亲坚持让我从军,我想我一辈子都不可能与父亲通那么多的信。
在我的行李箱里,有一捆厚厚的函件。近20年来,尽管我的作业岗位、日子地址阅历了数次变迁,那些函件也逐步发黄,但我一直舍不得丢掉。
我常常想,若不是母亲坚持让我从军,我想我一辈子都不可能与父亲通那么多的信。
18岁那年,我入伍当了一名武警战士。脱离亲人和故土不久,思乡的藤蔓如野草般益发疯长。第一次收到父亲的信,是在一个周末。那天下午,咱们正在地板上压被子。送信的老兵推开门,叫了我的姓名,然后将一封信递给我。
拿到信的那一刻,我忽然感觉心跳得凶猛。赶忙跑到厕所里的旮旯,刻不容缓地把信拆开。“儿,你的信现已收到。我和你妈都很好,请别忧虑顾虑……”信没看完,我的眼泪像决堤的洪水般喷涌而出。
怕被战友看到笑话,我用衣袖用力擦泪。但不管我怎样擦,眼泪便是收不住,仍是一个劲地往外流,以至于棉衣袖都被打湿了。
现在想来,也不是说其时有多悲伤,但必定凝聚了许多杂乱的情感。假如硬要用一个字来表达的话,应该是情不自禁。
俗话说,新兵信多,老兵病多。接下来的日子,我基本上每周都会给父亲写信,大部分是汇报作业学习和日子身体状况,不触及部队隐秘,报喜不报忧。
父亲也会准时回信。他的言语平实,没多少大道理,大多是要注意身体、听领导的话、干好作业、不要顾虑家里等,有时还有几个错别字。父亲原本识字不多,我能了解。
从戎第二年,有一次去履行特殊任务,我一个多月没给父亲写信。当我回到营区时,一会儿收到父亲4封来信。拆开信,一封比一封充满了忧虑和着急。
我为我的大意而懊悔,更为父亲的着急而心痛。我急速请假,到县城给父亲拍了一份安全电报,并随寄了一封信,讲清没有写信的来龙去脉,心里这才稍稍安静了一些。
时刻过得很快,从戎第三年,我转了士官。给父亲的信中,我表达了想考军校的主意,又感到文明根柢太薄,决心缺乏,模糊表达了一些忧虑。
父亲很快回了信,说很支撑我的主意,有了主意就要去尽力,不要去想考不考得上,年轻人应该拼一拼。父亲还打了个比如:“就像我种庄稼,总不能因惧怕天旱和水涝,就抛弃了一年的收成吧?”通俗易懂的道理,至今仍鞭笞和鼓舞着我。
跟着韶光的消逝,与父亲通讯的日子也不知道从何时中止了。但那些日子,早已烙进我魂灵的深处,成了我一辈子的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