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年的抗洪搶險,牽動人們灵敏的心弦。在緊張的救災之余,竟意外地產生了輿論漩渦:從看“海”的自嘲和揶揄,到德國“抗洪神器”、“泥水饅頭”、青島下水道等熱詞的盛行,都頻繁影响無數關心災情人們的神經。一時間,洪水没有散去,各種謠言、傳言卻已經渾水摸魚。
災害面前,任何人都無法做到心如止水。細究救災過程中的每個爭議,都讓人感受到輿論背面對受災群眾的關懷、對武警官兵的愛護和對更好城市的神往。盡管“泥水饅頭”已被証偽,但關心抗災人員日子保证的初衷不假﹔雖然經過調查,“抗洪神器”華而不實,但對應對災害手法升級的神往躍然紙上﹔而青島下水道的“夸姣故事”之所以頻繁被炒冷飯,也緣於人們一向以來對城市排水系統改进的期許。在洪水面前,在大江南北,我們永遠不曾喪失同仇敵愾、眾志成城的勇氣,也不會短少感同身受的人文關懷。
可是,工作往往關己則亂。情感需求发泄,但同樣也需求防線。沒有經過考虑或事實支撐的情感,在盲目地发泄中简单傷害那些最不該傷害的人——日夜奮斗在一線的武警官兵和受災群眾。此時此时,比较於輿論的喧嘩,讓關懷的情感和援助的心思,通過合適的途径傳遞給他們,才是對他們支付最大的尊重。
其實,這些輿論漩渦的出現,本源在於我們對自己的不自傲。國外的月亮有陰晴,我們同樣也有圓缺。沒有必要故意美化,也沒有動機底子否定。我們一向在進步,也坦承面對缺乏。據前方一線記者親身經歷,现在水文、國土部門對洪水水位的預測和監測相差無幾,攝像、遙感等採集的數據實時同步到省級防汛部門,有的縣能夠遙控村裡的擴音喇叭通報災情。可是,有的大堤維護仍然以人力為主,有的山區縣隱患點太多顧及不暇,有的城市排水不暢。這些災害中暴露出的問題,才是輿論應當關注的焦點和尽力的方向。
情感的積蓄不難,但发泄不易。涓涓細流能直達人心,狂風驟雨也會震懾心扉。可是,一聲真摯的問候、一場理性的考虑,比较無端的猜疑、盲目的偏信,更讓前方的勇士們在漫天的雨水中、湍急的激流裡感受到力气和溫暖。